体球网

图片

《湘声报》报道|陈登斌:用奋斗书写高水平大学梦

发表时间:?2018-12-01 11:32:01???? 点击次数:?

 

来源:湘声报-湖南政协新闻网

□ 湘声报记者  陈彬 


1.jpg

学校五湖之一:塘湾湖


  1978年至今进行的改革开放,像一台强有力的引擎,推动我国高速发展。四十年波澜壮阔,四十年硕果累累。

  四十年里,中国民办教育攻坚克难,不断创新,蓬勃发展,从无到有,从弱到强,成为了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篇章,是改革开放浪潮中不可或缺的力量。

  位于长沙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毛塘工业园的湖南信息学院,发展的每一个脚步,每一次变迁,每一次跃升,都是中国民办教育的印证与缩影。

  办学21年,栉风沐雨,砥砺前行。作为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亲历者、见证者、建设者、推动者,省政协常委、湖南信息学院董事长陈登斌深知,没有改革开放,就没有民办教育今天的辉煌:“我愿将毕生的精力、情感、智慧、财富,甚至生命,奉献给中国教育事业!”

  一句承诺,一生坚守 满怀教育报国情怀

  智者总能捕捉到时代的机遇。

  上世纪80年代末,改革开放逐步深入,20多岁的陈登斌决定放弃“铁饭碗”,南下发展。经商多年后,陈登斌已积累了一笔财富。但他发现,我国的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太匹配,许多大学生毕业后,不能适应社会需求;湖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繁荣也亟需一大批应用型、综合型人才,尤以信息人才最为缺乏。

  更令人振奋的是,上世纪90年代初,国家逐步开放社会力量办学;1997年,国务院发布了《社会力量办学条例》。“这对民办教育来说,无疑是翻开新篇章的重要节点。”陈登斌意识到,改革开放为民办教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,只待有心者播下种子,浇灌、培养。

  这一年,30多岁的陈登斌投身民办教育。

  1997年12月28日,湖南信息专修学院(湖南信息学院前身)挂牌成立。尽管当日寒风凛冽,但陈登斌却充满激情,他慷慨激昂地说道,“再过十年、二十年,一定办成有水平的万人大学”。

  有志者总能在时代的机遇中奋发而为。

  自学校成立以来的21年里,陈登斌几乎把所有时间、财富、精力和爱都倾注给了学校。他从没有休息过一个寒假、一个暑假、一个周末,每天工作不少于12小时,25年来没有换过手机号码,保持24小时开机,他心里只有一个念想:一切为师生,把学校办好。

  历经21年,湖南信息学院早已成为万人大学,并于2014年升格为本科高校。现下设电子信息学院、管理学院、商学院、艺术学院、马克思主义学院、继续教育学院、创新创业学院、国际学院(筹)等二级学院,开设工学、管理学、经济学、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30余个本、专科专业,在校学生15000余人。

  “21年办学之路,背后所付出的辛劳和代价无法用言语表达,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能刻骨铭心地体会,21年,尽管湖南信息学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但我教育报国的初心和热爱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从未改变!”陈登斌饱含深情地说。

  三次搬迁,三次扩建 建成中国高校最美校园之一

  碧波涟漪,山水相依,绿荫成林,五湖五桥五广场相映成趣……“风景如画”成为了湖南信息学院的重要标签,加之优良的校风、严谨的管理和浓郁的书香,这里的每一位学子都青春洋溢,尽显活力。

  但15年前,湖南信息学院这片土地上还是一片荒芜,是陈登斌带领一群人,不畏艰难,夙兴夜寐,打造成今日模样。

  学校最初校址在长沙市张公岭,校舍全是租来的;后搬迁至马坡岭,2003年因长沙市规划在马坡岭校区内修一条路,学校需要再次搬迁。

  当时摆在陈登斌面前的有两个选择——要么带上办学几年留下的积蓄,急流勇退;要么征地建校,重建一所学校。也就在这时,陈登斌萌生创办高职院校的念头,但因为校园是租赁的,这一申请被教育主管部门否决。

  有人劝陈登斌:“留着钱享清福吧,还办什么大学?”“当时学校已有资产3000多万元,如果不办学,我后半辈子也很好过,但我不甘心半途而废。”陈登斌说,更让他放不下的是,学校一旦停办,2000多名学生将终止学业,给学生、老师带来的伤害无法估计。

  陈登斌力排众议,不仅要办,而且要办一流的学校,要做到“管理高要求、规划高起点、建设高标准、投入大手笔、发展高速度、人才培养高质量、追求高目标”。

  此后,陈登斌变卖了自己的车子、房子、公司,全力以赴筹建新学校,还欠下了7000多万元的债务。

  功夫不负有心人。2004年,投入1亿多元建设的教学楼、学生公寓等20多栋校舍,以“湖南高校校园建设第一速度”在半年多时间里建成并投入使用。但因为过度劳累,承受了巨大压力,陈登斌的体重骤降20多斤。

  “虽然让自己吃尽了苦,但现在看来一切都是值得的。”陈登斌说,熬过黑夜就能看到光明,因为他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从事着一项崇高而光荣的事业。

  如今,经过三次扩建,学校占地1000多亩,一楼一景、一路一山、一水一树,被誉为“中国高校最美校园之一”;学生公寓典雅温馨、设施先进、生态环保,被誉为“中国高校最舒适的学生公寓之一”;搭建了有线无线全覆盖的“顶级信息高速公路”、“一心三云”信息应用总平台,建成了高校领先的数字化校园;智慧教室全国领先。

  三次升级,三大跨越 跻身全国先进行列


2.jpg

2018届毕业典礼暨学士学位授予仪式


  在民办教育发展道路上,是先规范,还是先发展,业界争论不已。但陈登斌一直坚信,民办教育必须以人才培养为中心,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,发展与规范并行。

  21年来,学校形成了“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、工学结合、双证融通”“专业+互联网+大数据”的人才培养模式,以国家、省市支持建设的100多个实验实训中心为依托,以1000多家校企合作企业为支撑,形成了校校、校政、校企合作共赢的协同创新育人机制,已培养了5万多名创新型、复合型、应用型、技术技能型人才。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8%,用人单位满意率保持在95%以上,连续5年被评为省市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,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排名始终保持在湖南省高校第一方阵前列。

  建校以来,陈登斌始终把队伍建设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,并按照“管理队伍精英化、教师队伍职业化、服务队伍专业化”的标准构建队伍。如今,学校已经形成了以青年博士、教授为代表的“青年教师创新教学团队”,以海外高端人才为代表的“海外教学团队”,以企事业高管、高级技术人员为代表的“实践教学团队”。2017年,学校又安排了1亿元资金持续推进“1125”人才强校工程,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、业务精湛、结构合理、务实进取的高素质、应用型师资队伍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
  此外,学校不断创新高效的管理体制,形成了适应自身发展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;形成了具有湖南信息学院特色的办学理念,学校以“自强不息、敢为人先”为校训,以“立品行、求品质、讲品位、创品牌”为校风,以“创新、内涵、特色、优质、共享”为发展理念,以“信息化、生态化、国际化”为办学定位。

  这一切的努力,让湖南信息学院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。21年,学校经历了从专修到国家学历文凭考试试点院校,到专科再到本科的三次升格;实现了从湖南省十佳民校到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秀等级,从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到全省民办本科高校唯一优秀等级,从湖南领军到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高校的三次跨越。此外,学校还获得中央综治委平安校园建设优秀成果奖、省综治工作先进单位、省文明单位、省平安高校等500多项荣誉,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。

  陈登斌也荣获了“全国教育系统先进个人”“湖南省创业标兵”“政协湖南省第十届、十一届委员会优秀委员”“湖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”“湖南省民办学校优秀举办者”“全省百名最美扶贫人物”等30多项荣誉称号,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记一等功二次、二等功一次。

  无数岁月,不求回报 追求办高水平大学之梦

  有情者总知感恩时代与同行者。

  回想21年办学历程,陈登斌感慨万千:“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,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与关怀,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默默付出,才促成我教育报国理想一步步成为现实。”

  湖南信息学院累计投资现已超过20亿元,且产权清晰,校产优良。2016年12月在北京举办的第八届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大会上,陈登斌慷慨激昂地做了《不忘初心,坚定不移地办高水平有特色的非营利性民办大学》大会发言,向全国承诺他终身不求回报、选择办非营利性高校的坚定信念。有人问陈登斌,为什么不把钱留着?陈登斌回答:“选择了教育,就选择了奉献。”

  为做到发展成果师生共享,学校建立了教职工工资15%年递增率的工资增长机制;开办了全国高校首所教职工子弟学前教育免费附属幼儿园;为教职工提供了拎包居住的精装修免费公寓;建成了优秀教职工、专家海南免费休养基地……

  “‘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’,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标注了新时代的奋斗气质,而改革开放给了我们这一代奋斗者最好的舞台。”陈登斌说,21年他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奋斗带来的幸福感,未来,他也将继续奋斗前行。

  在2017年建校20周年之际,陈登斌向社会发布了《湖南信息学院宣言》:确定了未来20年分两步走的发展目标,2018年—2028年实现“湖南特色、中国先进水平的应用型技术大学”发展目标;2028年—2038年实现“中国特色、世界先进水平的应用技术大学”发展目标!

  改革开放四十年,栉风沐雨廿一载。陈登斌和湖南信息学院用信念和行动绽放着教育报国的理想,进入新时代,他将“办学之梦”融入“中国梦”,愿早日实现!

  陈登斌,现任省政协常委、省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副主任,民盟省委常委,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,湖南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委员,湖南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,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,湖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,湖南省信息协会副会长,湖南省慈善总会民盟爱心基金会理事长,湖南省中华职教社社务委员,湖南省学校文化建设促进会副会长,《潇湘晨报》教育智库专家,长沙中华职教社副主任、湖南信息学院董事长。

  对话:

  “教育报国”是我毕生追逐的目标”

3.jpg


    记者:1989年,您辞掉公务员下海,对改革开放应该有特别深的感受。

  陈登斌:我从心底感谢改革开放,让我赶上了这个激情燃烧的伟大时代!当时,我带着300元现金,三套衣服,还有一个从朋友那里借的行李箱只身来到珠海。解放思想、按劳分配、讲究效率……在珠海的所见所闻给了我强烈的震撼,让我受益终身。在这里,我不仅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,更重要的是积累了创业的经验。1993年,我从沿海回到湖南,带着资金与梦想在家乡开始第二次创业。这次创业的动力,是源自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方谈话带来的信心。可以说,我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、参与者,也是受益者。

  记者:21年来,湖南信息学院取得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,吸引了各级领导和海内外各界人士来校视察参观、学习、交流访问达10万人次,您觉得该如何办一所高水平的大学?

  陈登斌:办学21年,我始终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,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,追求着教育报国之梦,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不畏艰难,其中最重要的体会就是:要矢志不渝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,要矢志不渝地坚持立德树人,要矢志不渝地建设生态化校园,要矢志不渝地坚定依法办学、从严治校,要矢志不渝地把人身安全摆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,要矢志不渝地追求教育报国的理想。

  记者:为了办学,有人称您为“教育疯子”和“工作狂人”,您为什么对教育持有如此深的感情?

  陈登斌:习近平总书记说,“百年大计,教育为本。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、培养年轻一代、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”。我觉得教育是一项伟大而光荣的事业,而大学更是社会最文明、最具有精神和使命感的高地。大学者,是大志、大德、大师、大爱、大楼、大院、大树之谓也。教育报国是我毕生追逐的梦想!我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,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健全人格、有气质、有担当、有使命、有作为、爱党爱国爱家爱他人的人。

  记者:您和湖南信息学院都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,但好像您并没有停下脚步,还在不停地奋斗。

  陈登斌:我是闲不住的人,脑海里永远没有“满足”二字,工作中没有“困难”二字,评价永远没有最好,脚步永远没有停顿。我希望把学校办成具有中国特色、世界先进水平的应用技术大学。我将把毕生的精力、情感、智慧、财富及生命奉献给民办教育事业和湖南信息学院。太阳每天都是新的,生命不息、太阳不落,人在征途,路在远方……

  记者:你希望未来日子是怎样的?

  陈登斌:当我老了,我只想在湖南信息学院的绿水青山间徜徉,在学校的恢弘建筑旁漫步,在学生的明朗笑声里沉醉,在学校的如烟往事上追忆,在学校的点点滴滴中感动。回首过往,我想说,那是一个美好的时代,我并没有辜负。看到如今蒸蒸日上的学校,我很欣慰、很幸福……